带您全方位了解无线充电的行业新闻!

首页 > 新闻案例 > 行业资讯

无线赋能

无限可能

400-850-9189

立即咨询

机器人形态分类(无线充电)

发布时间:2025-03-31 17:20:34 流量次数:

机器人形态的分类主要基于其物理结构、运动方式和环境适应性,不同形态决定了机器人在特定场景下的功能边界。以下是主要分类及典型代表: 

 一、人形机器人(Humanoid Robots)

 形态特征:模仿人类双足直立行走结构,具备头部、躯干、双臂和双腿,部分配备仿生面部表情模块。

 技术核心:高自由度关节(如本田ASIMO的57个自由度)、动态平衡算法(波士顿动力Atlas的模型预测控制)。

 应用场景:服务接待(如软银Pepper)、灾难救援(如丰田THR3远程操控机器人)、科研探索。

 局限性:制造成本高、能耗大,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弱。 

 二、轮式/履带式机器人(Wheeled/Tracked Robots)

 形态特征:通过轮子或履带移动,结构紧凑,运动稳定性强。

 技术分支:

   差速驱动型:如扫地机器人Roomba,通过左右轮转速差实现转向。

   全向轮型:如物流机器人Amazon Kiva,可横向平移提高仓库穿梭效率。

   履带式:如排爆机器人iRobot PackBot,适应沙地、废墟等崎岖地形。

 优势:低成本、高效率,适合结构化环境(工厂、家庭)。

 缺陷:越障能力有限,依赖平坦地面。 

 三、足式机器人(Legged Robots)

 形态演进:

   四足:波士顿动力Spot可爬楼梯、负重20kg,利用弹性驱动提升能效。

   六足:仿昆虫设计的Genghis机器人,通过冗余腿结构增强稳定性。

   双足:虽属人形分支,但更侧重行走算法(如Agility Robotics的Digit)。

 核心技术:仿生关节设计、步态生成算法(CPG中枢模式发生器)。

 应用:野外勘探、军事运输、高危环境作业。 

 四、机械臂与固定基座机器人(Robotic Arms)

 形态特点:固定或移动基座上安装多关节机械臂,末端配备夹具、传感器等。

 典型结构:

   工业机械臂:如发那科六轴机械臂,重复定位精度达±0.02mm。

   协作机器人:如UR5e具备力控功能,可与人共享工作空间。

   仿生机械手:Shadow Robot的灵巧手拥有24个自由度,模拟人类抓握。

 应用:工厂装配、手术辅助(达芬奇系统)、太空维修(国际空间站Canadarm2)。 

 五、特种形态机器人

1. 飞行机器人(无人机) 

    多旋翼(大疆Inspire)、固定翼(太阳能无人机Zephyr)、仿生扑翼(Festo的BionicSwift)。

    用途:航拍、物流、农业植保。 

2. 水下机器人 

    有缆ROV(如“蛟龙号”深海探测器)、无缆AUV(Bluefin21用于马航搜寻)。

    挑战:水压抵抗、通信延迟。 

3. 软体机器人(Soft Robots) 

    采用硅胶、形状记忆合金等柔性材料,如哈佛章鱼机器人可穿过狭窄缝隙。

    优势:安全人机交互,适应非结构化环境。 

 六、模块化与可重构机器人

 形态创新:MIT的MBlocks通过磁力拼接自主重组形态,瑞士Roombots可变换为桌椅或爬行机器人。

 核心理念:单一机器人通过模块组合适应多任务需求,推动“通用机器人”发展。  

机器人形态设计遵循“形态决定功能”原则:轮式追求效率,足式强调适应力,人形探索通用性,而软体与模块化机器人正突破传统机械限制。未来,随着材料学与AI融合,机器人形态将进一步向仿生、自适应和微型化演进。

 


最近文章

TOP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400电话

    400 850 9189
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二维码

  • 免费通话